原标题:用硬作风去啃硬骨头
全面深化改革,对党的执政能力和作风建设是一个重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天津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教育实践活动新成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新进展,用硬作风去啃硬骨头,在啃硬骨头中锤炼硬作风。
一、越是改革攻坚越需要硬作风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没有过硬的作风,没有一股子劲头,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经过30多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多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需要破解的大多是顽症痼疾,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问题和深层次利益关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改革实践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任务越繁重,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也是打赢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是经验,是规律,也是我们党须臾不可离的最大政治优势。倘若离开了这一条,我们在“为谁改、靠谁改”的根本问题上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因为没有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而前功尽弃。而党员干部如果丢失了应有的政治本色,推进改革的积极性能动性和攻坚克难的勇气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聚焦、聚神、聚力”抓改革,就是要聚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之焦,聚党群同心、众志成城的精气神,聚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强大合力,以“一块苦”的作风凝聚广大群众“一块干”。
按照中央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重要要求,天津要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作用,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城记。这就必须在深化改革上拿出更大魄力,积累更多经验,取得更大突破。作风向前进,改革长一寸,党群“一块干”,改革无不胜。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把反“四风”作为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将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和推进改革工作结合起来,推动整治“四风”顽症和破解改革难题结合起来,推动树立形象、提振精神和凝心聚力结合起来。把整治“四风”的主场设在改革攻坚的现场,用对待改革的态度、推进改革的力度和群众满意的程度“照镜子、正衣冠”,在利益调整、权力下放、公私考量的改革深水区“洗洗澡、治治病”,真正用改革的精神和思维破除“四风”痼疾,以整治“四风”的成果推进改革的深化。
二、以教育实践活动新成效推进改革攻坚
发展向改革要活力,群众向改革要实惠,就是向党员干部要过硬的作风,要深化改革的定力、魄力和耐力。天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问题叫板,努力让群众叫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坚实的作风基础和群众基础。
以补精神之“钙”强改革定力。补足精神之“钙”是作风建设的根本,也是改革的定力所在。改革的定力来自理想信念的坚如磐石,来自党性原则的笃定不移,更来自“三个自信”的坚定执着。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没有这样的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天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我们说起来清楚、做起来不清楚;为什么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有些地方党组织的凝聚力、群众的向心力却下降了;为什么联系群众的方式手段多了,但接触群众反而少了”等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固本培元,补精神之“钙”、筑党性之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党性党风党纪、道德品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六项专题教育”。着力引导党员干部,面对“往哪儿改、改什么、怎么改”的时代考题,始终保持道路定力,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原则,坚定立场,全面把握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敢闯敢试与求真务实的关系,做到勇毅笃行,蹄疾而步稳;面对改革攻坚的复杂矛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统筹深化,协同推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放与管、活力与秩序等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改革问题,加强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做到改而不失其体、活而不失其序;面对动我“奶酪”的利益权衡,始终坚守党性原则,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大公无私,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行不乱于矛盾之扰。
以深化惠民服务聚改革合力。密切联系群众是作风建设的核心,也是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只有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才能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天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开门搞活动,一开始就扎下去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每个环节都组织群众有序参与,让群众监督评议。建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联系户,到群众中访需问计,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选取改革着力点和突破口,站在群众立场、吸取群众智慧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化解信访积案、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居住环境、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六项惠民服务行动”,用人力、物力、体制、政策“四管齐下”的办法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教育实践活动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联动推进中,让群众见物见人、见改革实际举措、见活动实际效果,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各级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体察民情、化解民忧,让群众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心眼里认同、行动上拥护,成为改革的主力军。
以除“四风”顽疾破改革阻力。祛除“四风”顽疾是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也是深化改革的聚焦点。“四风”问题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水火不容,是阻碍改革的最大障碍。作风问题解决不好,改革就会偏离方向,“四风”不除,则改革难以奏效。要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啃掉改革中的硬骨头,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宗旨意识、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的重大考验。天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聚焦“四风”突出问题,集中开展“十个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文山会海、脱离实际、搞花架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形式主义问题,着力解决宗旨意识淡漠、缺乏群众感情、漠视群众利益诉求、推诿扯皮等官僚主义问题,着力解决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等享乐主义问题,着力解决人情盛行、铺张浪费、讲究排场、大吃大喝等奢靡之风问题。坚持以整风精神抓整改,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无论是单位的问题、班子的问题、个人的问题,都举一反三,深刻剖析原因,找准症结,共性问题统筹解决,复杂问题积极推进,难点问题集中攻坚。针对思想解放不够、创新创造氛围不浓、部门利益掣肘、体制机制不活等阻碍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落实任务书、时间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
以践行“三严三实”添改革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三严三实”,是作风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是对党员干部谋事、创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用权、律己、修身境界的检验。天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深查细照、笃行实改,用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推进改革。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敢于在困难和矛盾面前较真碰硬,冲破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左右观望等待改的思想障碍,打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利益藩篱,增强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勇气和韧性,把改革责任担在肩上。强化问题意识,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沉到基层解剖麻雀,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制定措施。连续七年开展全市互看互比互学工作检查活动,进一步凝心聚力、比学赶超、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健全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目标责任、跟踪督查、定期评估等机制,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把改革蓝图变成具体方案、把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开创建设美丽天津新局面。
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锲而不舍地抓作风建设
改革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苦功夫、硬功夫,驰而不息地防反弹、防变异、防传染,用改革的办法、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着力从体制机制上抑制“四风”反弹和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四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天津以深化改革织密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通过改体制来改作风,从制度体制上切断“四风”滋生的根源。一是顺应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方向,深化行政审批和管理制度改革,公布行政许可权力清单,实行“一份清单管边界”;滨海新区率先建立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在一起,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破解“九龙治水”难题,组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行“一个部门管市场”;整合基层执法队伍,实施“一支队伍管全部”;克服“一亩三分地”思维,启动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探索“一个平台管全程”。通过这些改革把该管的事情努力管好,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抑制过多插手市场导致的不正之风。二是适应新常态,着眼调结构、转方式,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分别制定了对市级政府部门、党群部门和各区县实行绩效考评的实施办法,从制度上解决“GDP冲动”、“政绩观错位”的问题。三是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从“三公”经费管理、联网实时审计监督到改进文风会风等一系列规定,从制度上降低行政成本,铲除“四风”的土壤。
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风建设的要求融入制度建设之中,才能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作风建设成果要靠党内方方面面的制度改革来巩固和拓展,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更能靠得住、行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天津按照体现群众意愿、体现改进作风、体现提高效率、体现工作规律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内制度建设,用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严的要求,管党内生活、管党员干部行为、管权力运行。以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为重点,着力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等37项制度规定。本着“坚持、加强、创新”的原则,完善党内生活的形式和载体,丰富党内生活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进一步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坚决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决不让党内法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健全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公开承诺、民主评议、听证质询等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从制度上保障群众权益。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这一核心问题,既要“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也要通过制度安排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习惯,推动基层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坚强堡垒。天津注重把为群众办实事与健全为民服务的各项制度结合起来,把健全党内各项制度与扎实推进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结合起来,把转变干部作风与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着眼长远建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制度体系,真正让群众享受改革红利。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集中整治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下大力量解决一批“骨头案”、“钉子案”,打好改造农村和城区成片危陋房、治理环境污染等硬仗,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就业环境,做好社会保障托底工作。以改革的办法健全和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要求,推进基层综合执法体制、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使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向困难群众倾斜。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提升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服务功能和水平,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