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方政府不应为“超级中学”推波助澜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期,由昆明市呈贡区政府与云南长水教育集团联合举办的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呈贡校区在昆明成立,这标志着有“超级中学”之称的衡水中学走出河北省,正式进驻云南。这所学校明年将开始招生,首年招生规模2000人。衡水中学有关负责人说,衡中累积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办学指导思想都会在云南落地。
有舆论批评超级中学的扩张,笔者认为,问题不在于这类学校身上,超级中学想进一步拓展,推广自己的“成功做法”,在当前的升学评价体系中,无可厚非,只要其行为符合法律规范;问题也不在当地家长对超级中学的欢迎上。主要的问题,出在地方政府对发展教育的急功近利的战略和态度上。
据报道,类似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开办连锁“分号”,已成为一种趋势。对此,舆论的意见呈现两极分化,一极是,这会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不均,各地的教育资源都汇聚在超级中学,或者超级中学的“分号”中,假以时日,全国各地基础教育皆是超级中学的天下;另一极则是,这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超级中学开的分号越多,越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就如各地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名校教育集团一样。
笔者无意对此进行分析,而是想指出一个问题:难道超级中学代表的就是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吗?前述的“争议”,是以超级中学就代表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前提来讨论的。各地政府部门欢迎超级中学入驻办“分号”,也是基于这一认识。诚然,从表面上看,超级中学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名词,但从实质上分析,超级中学更是高升学率的象征,地方政府和家长对超级中学感兴趣,高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率是最大的诱因。
因此,超级中学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旗号下快速推进连锁办学,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毫不掩饰对高升学率的追逐,并把高升学率学校作为最优秀的学校(而这种简单的以升学率来评价一所学校办学的做法,已被国家教育部门否定),二是随着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会被带动加入追求升学率的竞争,也就是说,随着这种“优质资源”的辐射,当地的应试教育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究竟什么是优质教育?究竟是为追究升学率,让当地的应试竞争加剧,还是真给学生提供优质、均衡的高中教育?这是地方政府在引进超级中学办学时,必须有的清醒的认识。
从媒体报道看,超级中学能快速开办“分号”,多与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态度”有关。不少地方政府期待超级中学的进入,是看重超级中学在“规模化”经营、管理学生、提高升学率方面的突出成绩,这把地方政府对升学率的追逐暴露无遗,而地方政府的这种政绩导向,是应该防止的。
另外,地方政府引进超级中学办学的模式,还掺杂各种利益因素,通常,超级中学的分店会拿出一部分作为公费学位招生,而其他的学位,就会面对社会以高价招生。
事实上,各地出现的超级中学,就是地方政府追求教育政绩的结果。一些地方政府认为,给少数中学特殊的政策,将其打造为有上万人规模,占据全省北大、清华招生名额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超级中学,能显示当地的教育政绩,将当地变为“教育高地”。这种畸形的对升学率的追求,不但不会让当地的教育更优质(学校教育将主要围绕知识教育进行高强度的灌输训练,除此之外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都比较欠缺),而且会让学校陷入恶性的升学率竞争中。
毋庸置疑,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升学率似乎还是“王道”,不管舆论怎么质疑超级中学的办学价值导向,还是有家长会对其趋之若鹜,而家长的追捧也会给超级中学办学以及扩张的底气。但是,政府作为教育战略、教育政策的制订者,应该引导学校办学理念和社会教育观、人才观的转变。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举办公共基础教育,主要责任在于保障普及、公益、均衡,而不是办一两所升学率独占鳌头的学校。
地方政府不应该关注功利的升学率,而应该关注学校办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关注学生个体的人格、身心发展,因为对升学率的关注,只是对少数成功者的关注,而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受教育者生活更美好。